搜尋此網誌

總網頁瀏覽量

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

川七…腸道最佳清道夫


別名川七的藤三七,早年在山產、日本料理店較為常見。有人對它略帶黏稠的口感,以及與麻油、薑絲快炒後的美味情有獨鍾,卻也有不少人是看上它的「療效」。
不少人誤以為川七就是中藥材裡俗稱川七的「三七」,事實上,兩者是「同名異物」,在以訛傳訛的情況下,前者的食療效果有待更多研究證實,後者才是真正的中藥材。 與枸杞同炒 補腎明目 台灣署立桃園醫院中醫科主任黃仲諄: 餐廳或家裡拿來入菜的川七,真正的名字其實是藤三七,它是一種落葵科的植物,食用部位為這種蔓藤類植物的葉子,最常見的料理方式就是跟薑絲、麻油快炒。加入枸杞一起快炒,不只看起來更可口,枸杞還能補腎、明目。 除了當成青菜吃,坊間還有民眾相信川七是一種草藥,能清熱解毒,還有滋補的功效,甚至有人相信吃川七能治病,但這類食療效果恐怕還要研究來進一步證實。 川七非三七 不是中藥 民眾相信烹煮炒菜用的川七具有療效,可能是跟中藥材裡三七混淆所致。中藥材三七也有人喊它川七,或是參三七、田三七等,具有活血、止血及消腫止痛的功效,是使用久遠、如假包換的中藥材,在治療跌打損傷、挫傷甚至是出血性中風時都常使用。 能活血化瘀? 誤會大了 川七、三七雖然只有一字之差,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植物。藥用的三七是五加科,入藥的部位也不是葉子,而是根、莖,最特別的是,這藥材有「雙方作用」,若有瘀血,這藥材可以用來散瘀,出血時則能用來凝血。而雲南白藥的主成分,就是三七。 有民眾相信拿來當菜用的川七有活血化瘀功效,有可能是跟中藥材三七搞混了。 孕婦和產婦 食用留意 另外,坊間有些人還相信,川七屬性較寒涼,體質虛寒者不適合食用。 其實,川七的屬性並不如想像中那樣寒涼,以麻油爆薑絲後快炒,能進一步中和川七屬性,一般民眾只要適量食用,沒有特別禁忌。稍微要留意的只有孕婦跟產婦,孕婦酌量食用即可,產婦最好等到惡露排淨後再食用。 水溶性纖維高 幫助排便 台北國泰醫院營養師楊蕙萍: 根據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,川七熱量不高,以100公克為例,熱量只有21大卡,跟一般蔬菜相去無幾。 比較特別的是,烹煮後的川七跟秋葵、皇宮菜一樣,會出現略帶黏稠感的液體,由於有人不愛它的口感,喜好呈現兩極化。有人認為這種黏黏稠稠的液體能「顧胃」,此功效恐怕還要研究來證實,但比較確定的是,這類有黏稠液體的蔬菜,水溶性纖維含量相對較高,除了能改善腸道環境,對於血糖、膽固醇控制也有些許幫助。易有便秘困擾的孕、產婦,吃川七有助排便。 煮後口感軟嫩 鐵質不少 也因為水溶性纖維較高,粗纖維的比率相對低,烹煮後的川七口感軟嫩,對於咀嚼功能較差的老人家,是很不錯的食材。 在營養成分上,像川七這類深綠色蔬菜,維生素A的含量都不錯,維生素B、C、D、E也都有,鈣質含量在蔬菜裡也算是中等。值得一提的是,它的鐵質含量比不少蔬菜來得高,只不過,植物性鐵質的吸收利用率相對較動物性鐵質低。 鉀含量豐富 利血壓控制 除了川七的水溶性纖維有助血糖、膽固醇控制,它豐富的鉀含量對心血管、血壓控制也有益。烹煮要掌握低鹽、少油,且快炒比水煮好,否則鉀離子溶於水,降血壓功效也大打折扣。 怎麼挑 1.葉片愈大愈好,吃起來厚度較足,口感也佳。葉片完整、翠綠,沒有黃斑或蟲蛀者。 2.冷藏前,用報紙包可保濕度,但兩天內要吃完。若葉片脫水成軟趴狀,泡水10分鐘可回復鮮綠。 怎麼煮 涼拌川七 材料:川七300克、紅蘿蔔70克 調味料:市售芝麻醬、白醋、醬油、味醂、水 作法:1.川七洗淨,汆燙後泡冰水、瀝乾,備用。 2.將川七鋪在捲壽司用的竹簾上。 3.紅蘿蔔切絲後,放到鋪好的川七上面。 4.捲緊後,切成直徑約1.5公分、長約3公分的塊狀即可。 調味料作法: 1.鹹芝麻醬:市售芝麻醬加入少許鹽、糖與雞粉。 2.酸甜芝麻醬:市售芝麻醬加入糖、白醋、醬油與味醂少許。 川七麻油雞腰 材料:川七150克、雞腰子150克、薑片35克 調味料:黑麻油70克、高湯50克、太白粉5克、鹽3克 作法:1.川七洗淨後備用。 2.將雞腰子汆燙至五分熟。 3.麻油下鍋、薑片爆香後,加入米酒、高湯與少許雞粉提鮮。 4.放入雞腰子煮滾至熟透,勾薄芡,再加入川七,即可起鍋。 TIPS:洗雞腰子時,加入少許鹽巴,並將不要的筋去除,增加口感。 枸杞子川七 材料:川七300克、枸杞20克 調味料:白麻油40克、水20克、醬油10克、糖2克、雞粉少許 作法:1.枸杞泡水至軟。 2.川七汆燙後備用。 3.鍋內放入白麻油、薑絲爆香後,加入醬油、水與枸杞。 4.起鍋前加入雞粉與糖,再將醬汁淋上川七即可。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