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04年《無米樂》這支紀錄片上映之前,我不知道這對我來說還算熟悉的小村莊也可以紅透半片天,一個低調保守、純樸平靜的農村竟能被搬上台面,加上片中男主角--可愛的昆濱伯登上「第四屆全國冠軍米王」之後聲名大噪,後壁區菁寮里如今更成了旅遊景點,這是我始未料及的。
不過,要逛這條老街的遊客得有個心理準備,由於當地人很保守,他們不會像其他老街一樣吃的、喝的、玩的一堆,否則可能敗興而歸。要看的是風俗民情和百年建築與體會鄉田稻野的農村生活,這裡有五十年代的小民宿,建議在節慶氣氛較濃厚的端午節、中秋節或農曆年可以撥空小歇一宿,讓自己體會一下到地的"庄腳人"生活。
菁寮聚落
在阿公的年代,菁寮老街(北勢街)的這排木造房屋有販仔間(意思是供「販仔」(即生意人)落腳休息的處所)、酒家、自轉車店和餐館,對面是阮家古厝(漢藥舖)和雜貨店,老街前頭則是喜餅店和布莊,在距離不遠的寺廟附近更有著可以容納數百人的戲院(今已拆除),當時這地方是附近最繁華的市集,也是個嫁妝城。
老街左側木屋 :
老街地板是近年配合觀光才整建的 :
自行車店旁邊的長板凳常有老人家坐在這邊聊天. 1926年營業至今.
當地婆婆媽媽編織的手提袋(雖常看見此處出售花布包,但大家可別誤以為這是客家庄呦..)
老街後端-荒廢的舊屋(白色牆壁是用石灰粉和稻殼混著塗抹在竹編上砌成的)
荷蘭古井旁這房子目前是民宿
民宿
仿古商店
前頭轉角這家是布莊:
阮家古厝 :
金德興漢藥舖即阮家古厝,約有200多年歷史。阮宅原於清高宗乾隆年間,建於嘉義縣鹿草鄉頂潭村,為某林家望族的祖厝,因家道中落賣予後壁許遷,許遷於1910年運用拆遷技術,將宅第搬遷至現址,後來許家式微,轉賣阮家。歷經2次遷徙,3個家族,風華依舊,未曾被世人遺忘。


其整體建造完全由精密切割的木窗、樑柱、斗拱接合而成,牆壁精美雕飾、彩繪層次明朗,是台南縣內美麗的歷史建築之一,列縣定古蹟。
![]()


木窗



樑柱、斗拱



阮家古厝(中藥舖)的主人: 阮齊 先生。



閣樓式












其整體建造完全由精密切割的木窗、樑柱、斗拱接合而成,牆壁精美雕飾、彩繪層次明朗,是台南縣內美麗的歷史建築之一,列縣定古蹟。
木窗
樑柱、斗拱
阮家古厝(中藥舖)的主人: 阮齊 先生。
古厝面積36.6坪 ,屬於街屋形式建築,具閣樓式,在台灣屬稀少性,且極具特殊性。
閣樓式
豐昌商店 (昆濱伯的家)
「無米樂」的主角「崑濱伯」的家。他的工作-- 種田、賣芳榮香米、賣種籽、免費與大家合照兼講故事。哈哈!
下圖:昆濱嬸







下圖:昆濱嬸
黃家古厝
黃宅古厝 建於1928年,為一座融和傳統與西洋風格的巴洛克建築。黃宅立面屬二落正身五間起,兩側對稱的設計非常稱頭。
正面有雙柱式造型及洗石子的山形牆,牆頭上還有雙排的文字說明著黃氏堂號「紫雲荔園衍派」,下「AD1928」為西元建築時間;「JD2588」是日皇年代(昭和三年);而「Shinj Yun Kow」是黃氏堂號「黃振順」以廈門拼音的發音。欣賞這棟八角凸出式廳堂及山形牆的特定設計,常讓許多人驚嘆其建築興建的偉人!
菁寮國小對面的天主教堂:
菁寮天主堂--聖十字教堂 創建於西元1960年,為德國名建築師哥特佛萊德.波姆所設計。教室建物可分為四大部分:鐘樓、洗禮堂、聖殿、聖體宮,皆為陡峭的角椎尖頂造型,而四個頂尖處各有一代表性的飾物:雞、鴿子、皇冠、十字架,成為當地明顯的地標。
菁寮國小大禮堂
教職員辦公室
下面三張照片物品 皆在旅遊服務中心展售
冰果室目前已暫停營業(生意太好了!老闆忙不過來了!)
當地普遍的平房建築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