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總網頁瀏覽量

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

登山突發「心絞痛」,針刺耳穴救命!

登山突發「心絞痛」,針刺耳穴救命! /吳子平


2009.12.12(六),筆者與其他七位登山友人,前往台中縣和平鄉登山,8:15am從大雪山林道19.7k處左側產業道路起登,穿越多處原始林蔭,經1860m高地,左轉陡下大棟山1630m,再原路陡上折回1860高地,繼續縱走攀登鳶嘴山,挑戰海拔2130m、有著大山氣勢的裸岩高峰。
在接近台灣中部、中級山最具知名度的岩攀翹楚──鳶嘴山前,三座假山頭的70-80度連續三段陡坡上下,加上路徑荒僻,極少繩索確保,同行山友們過度使用的體能,終於出現了嚴峻的景況。
 

兩腳小腿肚抽筋,切抓「承山穴

當天下午4:03pm時,一位60歲的姓山友,首先發生了小腿肚抽筋。前進速度大減。經呼救要求協助,切按、指抓其兩腳膀胱經的「承山穴」,以撥弦法重抓後,即告舒筋活血,順利無礙。
未料,過了不久,面對最大陡坡,某竟突然發生急劇的「心臟絞痛」,呼吸困難,弓著身體,顏面膚色明顯晦暗,完全中止步伐,根本已無力舉步前進。自云:「整個心臟糾結,又痛又緊又悶……。」
據一路同行的了解,某雖曾登山,但似乎經驗仍嫌不足,登山時的喘息呼吸,都是口部呼吸,耗損能量過多,且長時間體能透支,在應對最後陡上的負荷,心肺功能當然不夠用,甚至超乎其心臟負荷極限,陷入危急。
同時更糟糕的是,此時天色已然快速昏暗,登山「摸晚黑」的忌諱,著實令人著急憂心。
 

急性心絞痛,耳針兩穴及時救命


某素昧平生,不知其病史。經徵得同意,願意接受針灸,乃緊急針刺耳穴心點、肝點及左手「內關穴」,約3-5分鐘,即告緩解不痛,呼吸平順,可以逐漸做擴胸深呼吸動作,沒有持續惡化發作可能的心肌梗塞、心臟衰竭,甚至更不堪想像的不幸悲劇。
在此緊急時刻,筆者乃適時告知正確的登山呼吸方法:絕對絕對,不可以用口部吸氣,必須緊守「鼻子吸氣、嘴巴呼氣」的原則,才能避免耗氣及能量耗損,避免快速口乾舌燥。在那完全與世隔絕的深山原始叢林中,面對後續還要陡上的峭壁,能夠及時順利救命,真是萬幸!萬幸!
為了繼續行程,10分鐘後拔去內關穴的針,耳穴則持續留針。患者已有明顯改善,不復痛苦,顏色緩和。夜幕中全員一心,山友們相互扶持,耐心地摸黑緩慢陡上,晚上6時餘登頂鳶嘴山2130m,仰望暗夜天空,星光稀稀疏疏。俯瞰大台中夜景,已是萬家燈火,無比的遼闊通明。
 

鳶嘴山摸黑岩攀,登山大忌!

煮了半壺熱水提供患者暖身後,接下來才是最大最驚險的挑戰,漫長艱辛的摸黑、摸扶著岩壁下撤。夜攀鳶嘴山裸岩,是登山大忌,不料,我們這一行竟然要面對這一趟懸崖峭壁下撤的驚險場景,委實始料未及。由於某的背包已請一位姓老師代揹下山,欠缺頭燈。鳶嘴山是筆者十分熟悉的山峰,下撤時乃由筆者在前帶路,病患則緊跟在後。一路上,筆者必須前行兩三步、再回頭幫患者照路。等他安全「著陸」後,又回頭前進兩三步、再回頭幫他照路……。
如此周而復始,重複又重複,終於越過驚悚的岩壁,走到較為緩坡路段。眾人異口同聲,忍不住高呼:「出頭天了!……。」這一趟奇特、驚險的登山行程。隊員事前沒有經過篩選,評估其體能及經驗,是延誤行程的最大主因。(不過,話說回頭,隊員中另有一位高齡72歲的董,反倒一路緩步順暢,自在地前進毫無異狀,令人佩服)
我們八人,原本預定6-7小時的行程,因著這一意外,加上長達3小時餘的摸黑,全程竟達12小時之久。值得慶幸的是,總算全數平安下山歸來。回顧重述整個過程,特別要再次的默默祝禱:
這一切,冥冥之中,真的是要由衷地──謝天謝地謝山神!謝謝隊友的同心協力,相互照顧,謝謝兩位陌生山友在暗夜中伸出的熱情援手。(附註)
最後,更要謝謝列祖列宗的針灸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